《徽州往事》是一部全新创作的原创题材黄梅戏舞台剧。该剧叙事方式充分关注了现代观众的审美取向,一改中国戏剧节奏太慢、叙事单一的弊端,运用现代戏剧艺术理念,既呈现出电影般的表现跨度、张力与细腻,但又极具戏剧的现场震撼感。 清朝后期匪患四起,宁静的徽州也陷入了动荡。徽州汪氏家族有一支居住在月潭村。这年腊月,村中汪言骅全家正在为过年而忙碌。汪言骅的夫人舒香更是沉浸在就要夫妻团圆的喜悦之中——外出经商十年没有回过家的汪言骅要返乡过年了。谁料一片喜庆中,迎来的却是汪言骅的无头尸体…… 汪家刚刚安葬完汪言骅,官府追兵赶到,前来缉拿据说已加入南匪的汪言骅,这让月潭村的乡亲们大惑不解。在汪言骅生死不明,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官府将汪言骅之妻舒香抓走。押解途中,舒香巧妙逃脱。因怕再次被抓,便化名程秋月给隆阜镇富商罗有光做了夫人的贴身佣人。不料,罗有光的夫人在生孩子时难产身亡,程秋月(舒香)留下悉心照料失去母亲的婴儿。隆阜镇吴家因窝藏逃犯全家被官府抓走,给程秋月(舒香)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与恐慌。当了解了舒香的身世,并得知汪言骅确实被杀的消息后,罗有光为了让舒香避开官府对她的怀疑和追查,毅然娶了她做填房…… 汪言骅侥幸死里逃生,并在匪乱平定后被释放出狱。他前往拜望结拜弟兄罗有光时,却与舒香相遇。一场人生的悲欢冷暖、爱与恨、真诚与虚伪的情感之戏由此展开来…… 最后,舒香对人生、对社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感慨。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之后,经历“文革”、改革开放的行政区划的变化,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和安庆市黄梅戏青年队合并,名称也由安庆地区黄梅戏一团改为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该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黄梅戏发源地引领着黄梅戏艺术潮流,王鲁明、王兆乾、麻彩楼等黄梅戏艺术家对黄梅戏的发展和剧团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取得了辉煌业绩。黄梅戏电影《红霞万朵》、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以及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唱响大江南北,红遍城市乡村。 2005年底,安庆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优质黄梅艺术资源、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女士就任院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剧院扎根安庆、服务全国,经常参加各种重大演出活动,如:积极参与北京“奥运戏剧季”汇演,应邀进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调演,开展轰轰烈烈“尊师重教江淮行巡演”,参加澳门艺术节、湖北省艺术节、重庆艺术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香港国际徽商大会演出,引进专业演出,大篷车常年“送戏下乡”,承办了两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剧院的演出影响巨大,得到观众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接见,吴邦国委员长曾亲笔为剧院题写院名。韩再芬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相继获得“白玉兰奖”、“金鹰奖”、“梅花奖”、“文华奖”、“金鸡奖”、“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大奖和殊荣。韩再芬也因其对戏剧艺术的突出贡献被推选为中国剧协最年轻的副主席,成为中国戏曲界一个耀眼的文化符号。2010年,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史和她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纪录、收藏和永久保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入选该项目的中国戏剧艺术家。 剧院将“诚实做人、勤劳做事、敬业平和、善待观众”作为座右铭,以人为本,创新制度,抓管理、促创作,成效显著。剧院还盘活了《女驸马》(古装)、《徽州女人》(清末民初)、《公司》(当代)等经典保留剧目,恢复排练传统小戏30余台,并相继创作《美人蕉》、《江淮儿男》等新作品,曾先后荣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文化部表彰“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韩再芬院长因始终活跃在戏剧创作及表演的一线,演出频繁,创作颇丰,深受全国观众的欢迎和爱戴。 剧院群体焕发青春的活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精诚合作、各展英姿,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演出群体。 剧院将进一步创作和推出适应新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剧目,弘扬主旋律,凸显名人、名院、名剧的文化特征,以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努力开创出属于黄梅艺术的一片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