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驸马》的原本《双救主》为左世和所收藏,1958年王兆乾发现,由安庆专署黄梅戏剧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次年选调省会合肥演出,轰动一时。继而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电影,刘琼任导演、严凤英、王少舫联袂主演,成为《天仙配》的姊妹篇,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一份厚礼。 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了话剧、影视等其它姊妹艺术的表演元素,使这部经典剧目更加光鲜。
编 剧:陆洪非 编 曲:王文治、时白林 指 挥:汪玉龙 主 音:张 平 舞 美:程 岗、丁先传、朱文政 灯 光:江长青、汪 侨、陈 亮 音 响:马恒斐 服 装:杨积成、陈赛琴 化 妆:韦 伊 鞋 帽:潘功福 道 具:赵春生 装 置:黎 炜、曹传杰、汪中模 字 幕:万 巧 剧 务:丁 飞 舞台监督:黄小平 协 调:王 萍 平面设计:沈 华 乐 队: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民乐团 舞美制作: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戏之梦”工厂
民女冯素珍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之后,经历“文革”、改革开放的行政区划的变化,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和安庆市黄梅戏青年队合并,名称也由安庆地区黄梅戏一团改为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该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黄梅戏发源地引领着黄梅戏艺术潮流,王鲁明、王兆乾、麻彩楼等黄梅戏艺术家对黄梅戏的发展和剧团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取得了辉煌业绩。黄梅戏电影《红霞万朵》、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以及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唱响大江南北,红遍城市乡村。 2005年底,安庆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优质黄梅艺术资源、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女士就任院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剧院扎根安庆、服务全国,经常参加各种重大演出活动,如:积极参与北京“奥运戏剧季”汇演,应邀进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调演,开展轰轰烈烈“尊师重教江淮行巡演”,参加澳门艺术节、湖北省艺术节、重庆艺术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香港国际徽商大会演出,引进专业演出,大篷车常年“送戏下乡”,承办了两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剧院的演出影响巨大,得到观众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接见,吴邦国委员长曾亲笔为剧院题写院名。韩再芬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相继获得“白玉兰奖”、“金鹰奖”、“梅花奖”、“文华奖”、“金鸡奖”、“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大奖和殊荣。韩再芬也因其对戏剧艺术的突出贡献被推选为中国剧协最年轻的副主席,成为中国戏曲界一个耀眼的文化符号。2010年,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史和她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纪录、收藏和永久保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入选该项目的中国戏剧艺术家。 剧院将“诚实做人、勤劳做事、敬业平和、善待观众”作为座右铭,以人为本,创新制度,抓管理、促创作,成效显著。剧院还盘活了《女驸马》(古装)、《徽州女人》(清末民初)、《公司》(当代)等经典保留剧目,恢复排练传统小戏30余台,并相继创作《美人蕉》、《江淮儿男》等新作品,曾先后荣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文化部表彰“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韩再芬院长因始终活跃在戏剧创作及表演的一线,演出频繁,创作颇丰,深受全国观众的欢迎和爱戴。 剧院群体焕发青春的活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精诚合作、各展英姿,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演出群体。 剧院将进一步创作和推出适应新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新剧目,弘扬主旋律,凸显名人、名院、名剧的文化特征,以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努力开创出属于黄梅艺术的一片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