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是云门舞集“灵静之旅”系列的第二个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两个主题:一是佛门的偈语:“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另一个是熊卫先生所创的“太极导引”原理发展成形。以清冷,冥想式的气氛贯穿全舞,美得令人沉醉。它反映了表象与本质,着力与不着力,男人与女人,真实与虚幻,阴与阳之间的关系。
从“太极引导”原理发展成形的舞蹈动作,把中国传统动作推至现代化的极致。舞者每次调动气息,每次换气都与背后低吟着的巴赫经典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完美的揉合在一起。舞动过程中呈现出敦煌壁画似的这种造型美,如同流水动态中的自然形成,似乎是无意成型却是有意雕刻出来的。舞台运用了相当多的水和镜子,在舞者服装上,仅用白色的舞衣来代表水的意象。音乐的选择上,采用西方音乐经典——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竟是如此的相得益彰,一同将观众带到一个空灵的境界。《水月》自1998年首演以来已演了90多场,一直好评如潮。
东方的太极与巴赫的经典,等待两百年,只为了在《水月》种相逢。 ——《国际芭蕾》杂志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2009年,林怀民获欧洲舞动国际舞蹈大奖颁赠“终身成就奖”。评审团赞誉他是“创新舞蹈的先驱,与乔治·巴兰钦、威廉·弗塞斯、莫里斯·贝雅等二十世纪独创性的编舞大师同层级的艺术家。” 2013年7月,林怀民继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皮娜·鲍希之后,获颁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因“对舞蹈无惧无畏的热忱,使他成为当代最富活力与创意的编舞家之一。他辉煌的作品不断突破藩篱,重新界定舞蹈艺术。”同年4月,国际剧场组织也邀请林怀民,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舞蹈日”庆祝活动中,代表全球舞蹈人士发表舞蹈日献词。 林怀民出生于台湾嘉义,是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22岁就出版了两本小说。1972年,林怀民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旅美期间,在爱荷华大学与纽约学习现代舞。 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1983年,创办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现为台北艺术大学);1999年创立云门2。两个舞团巡演国际,获得热烈好评。他编作了87支舞蹈,包括26出长篇舞作。林怀民经常从亚洲传统文化与美学汲取灵感,创作充满当代意识的舞作。欧洲舞蹈杂志赞誉:“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弗塞斯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林怀民获奖无数,包括台北艺术大学、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交通大学、政治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博士,素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奖,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奖,法国里昂国际舞蹈节“最佳编导”,法国骑士文艺特殊贡献二级勋章、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卓越艺术家奖,以及时代杂志“亚洲英雄人物”。 以他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包括《台湾人物志──林怀民》(Discovery频道)、《人间行脚──林怀民的故事》(英国Opus Arte),以及《林怀民──在不同世界的交界》(欧洲公视ARTE/德国公视ZDF)。2000年起,林怀民担任“新舞台·新舞风”艺术总监,邀请国际杰出的当代舞蹈家到台北演出。 2012年,应劳力士基金会邀请,林怀民担任第六届“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舞蹈类导师,在2012/2013年度,指导全球遴选岀来的巴西年轻编舞家爱德华多·福岛。2015年,获颁“蔡万才台湾贡献奖”。 云门舞集 根据古籍,“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1973年春天,林怀民以“云门”作为舞团的名称。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当代舞团。 云门舞作多由传统文化取材,以现代的观点,独特的形式呈现。《薪传》、《红楼梦》、《九歌》、《行草三部曲》等作品,备受欢迎,一再演出,成为三代人的共同记忆。2012年,舞团在台北戏剧院呈现第两千场的公演。 从台北的戏剧院,到各县市文化中心、体育馆、乡镇学校礼堂,云门在台湾定期与观众见面。九十年代以来,在国泰金控的支持下,每年轮流在各城市举行户外演出,平均每场观众高达六万。演出结束后,会场没有留下任何垃圾纸片,建立了美好的广场文化。 云门也是国际顶尖艺术节以及重要剧场的常客,每年应邀出国演出长达四个月。纽约、伦敦、柏林、莫斯科、东京、悉尼都是舞团例行公演的城市。四十年来,云门在欧、美、亚、澳各洲两百多个舞台上演出,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获得各界热烈赞赏。伦敦时报说,云门是“亚洲第一当代舞团。”欧洲舞蹈杂志表示:“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弗赛斯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2003年,《纽约时报》首席舞评安娜·吉辛珂芙将云门的《水月》列为该年最佳舞作的首选;为澳洲墨尔本艺术节揭幕的《松烟》(原名《行草 贰》),荣获时代评论奖及观众票选最佳节目。2006年,“行草三部曲”获《国际舞蹈》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舞作”。 云门舞者多为舞蹈科系毕业生,他们的训练包括现代舞、芭蕾、京剧动作、太极导引,静坐与内家拳。 林怀民与云门的故事,已在《打开云门》(果力文化)、《跟云门去流浪》(大块)、《这些云门舞者》(晴天)、《飙舞》(天下文化)、《舞动云门看经典》系列(远流)等书籍出版;张照堂监制的《踊舞·踏歌 云门三十》纪录片,由公共电视制作发行。云门近年作品也拍摄为舞蹈影片问世。在荷兰摄制的《流浪者之歌》,在法国摄制的《水月》,在德国拍摄的《竹梦》以及在瑞士拍摄的《松烟》,为多国电视台播放,DVD 发行全球。舞作套装DVD《云门·传奇》由金革发行,2013年金革再度发行HD高画质蓝光影碟《行草三部曲》、《屋漏痕》、《稻禾》等多部舞作。 1998年,云门舞集舞蹈教室创立,以专业经验创造《生活律动》教材,让四岁到八十四岁的学员,透过启发性的教学,认识自己的身体,创造自己的生命律动。2009年起,云门教室与香港何鸿毅基金会合作,把生活律动推荐到香港的幼稚园与小学。 1999年,“云门舞集2”成立,培育年轻优秀的编舞家和舞者;深入台湾各地校园和城乡,为学生和基层民众演出。2000年启动的艺术驻校活动, 获得大专院校学生热烈回响。2007年起,舞团进驻城乡,在当地密集举行舞蹈艺文活动,受到年轻学子及城乡民众的热烈欢迎。 2003年,台北市政府将云门三十周年特别公演的首演日8月21日,订定为“云门日”,并将云门办公室所在地的复兴北路二三一巷定名为“云门巷”,“肯定并感谢云门舞集三十年来为台北带来的感动与荣耀。” 2010年,台湾鹿林天文台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云门”,表彰云门在艺术上的成就。2014年,中华航空以云门舞作图像彩绘飞航欧亚的空中巴士A330客机,向云门舞集致敬。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