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精品荟萃》中,既有布尔维娅的《仙女》这样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芭蕾作品,又汇集巴兰钦的《主题与变奏》如此扣人心弦的古典芭蕾炫技之作,编舞更是精益求精。
《仙女》 编舞:尼古拉·胡贝 (根据奥古斯特·布农维尔改编) 导演:尼古拉·胡贝 舞美:本特·里克·莫勒 音乐:赫尔曼·塞韦林·勒文斯基奥尔德 灯光:乌尔里克·加德
《仙女》是布农维尔众多保留剧目中备受喜爱的作品之一。这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芭蕾作品塑造了理想女性的空灵形象并表达了对于奇境异域的向往,讲述了安定的资产阶级生活中隐藏的不可协调的矛盾,以及未知世界的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仙女》最初由菲利波·塔格里奥尼编舞,让·修尼兹霍法尔作曲,并以《仙女》为标题在1832年3月12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布农维尔在巴黎看到这部芭蕾舞剧之后,决定根据同一剧情制作属于自己的版本。由于原版配乐的乐谱十分昂贵,布农维尔选择向当时年仅20岁的作曲家赫尔曼·塞韦林·勒文斯基奥尔德委约创作新配乐。1836年11月28日这个版本的《仙女》在丹麦皇家剧院首演,由露西来·格兰出演仙女,布农维尔本人出演詹姆斯。数十年以后,《仙女》已经在巴黎歌剧院的舞台销声匿迹,然而却在丹麦成为了保留曲目。苦苦追寻的詹姆斯,遥不可及的仙女以及恶魔般的女巫玛德珠的戏码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并一直传承至今。
《主题与变奏》 编舞:乔治·巴兰钦 导演:尤迪特·弗加特,丝莉亚·珊朵夫与斯戴芬·戴尔协助 舞美:安妮特·诺加德 音乐:彼得·柴可夫斯基 灯光:托马斯·贝克·杨森 在《主题与变奏》中,巴兰钦像彼季帕一样巧妙利用反复,构建起一部由众多独舞,双人舞及变奏组成,到最终由26名舞者共同推向高潮的作品。这种形式之美体现了音乐主题的简约以及巴兰钦口中“莫扎特式的优雅与中庸”。 《主题与变奏》采用柴可夫斯基的第三管弦组曲作为配乐,是乔治·巴兰钦向芭蕾大师马里乌斯·佩提帕的致敬之作。巴兰钦对于配乐十分了解与喜爱,并曾称:“是为了唤起因柴氏音乐而大放异彩的俄罗斯古典芭蕾时期这一伟大时代。”这部作品可追寻至俄罗斯帝国时期的芭蕾,并拥有包括首席舞蹈演员、独舞演员以及舞蹈团员在内的强大卡司阵容。当然芭蕾部分仍然具有鲜明的巴兰钦风格,巴兰钦凭借其独一无二的才华舞蹈和音乐二者巧妙结合,在作品总体上让人可以感受到20世纪的现代感与纯粹感。 尼古拉·胡贝艺术总监 尼古拉·胡贝1967年出生于哥本哈根,1978年进入丹麦皇家舞蹈学校学习,1984年入行演出,1986年加入身体芭蕾舞团并于两年后担任舞团首席。1992年被任命为纽约市芭蕾舞团首席。在丹麦皇家剧院期间,他领衔演出了丹麦芭蕾舞团的绝大部分角色,包括浪漫派芭蕾如《仙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奥涅金》,以及新古典主义芭蕾如乔治·巴兰钦的《阿波罗》。胡贝于1992年与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次出演巴兰钦的《多尼采蒂变奏曲》。此后,他迅速成为团队中的明星舞者,直到他2008年的告别演出。他在各种不同的芭蕾舞剧中出演主角,包括巴兰钦、杰罗姆·罗宾斯与彼得·马丁斯的作品。 自2008至2009演出季以来,尼古拉·胡贝担任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此后他担任编舞并指导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超过15年。2008年他和索蕾拉·英格伦合作指导《吉赛尔》。次年,两人发布了他们对于奥古斯特·布农维尔新版《拿波利》的诠释。2011年,他们将布农维尔的童话芭蕾《一则民间故事》的当代新版本搬上舞台。2012年,胡贝转向马里乌斯·佩提帕德经典作《舞女》。2014年,他为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编舞,演员名单中聚集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学生与年轻舞者。上个演出季,他推出了两部经典作品的新诠释——同丝莉亚·珊朵夫合作了一部截然不同的《仙女》,将新版《天鹅湖》更进一步简化,成为融合灯光与视觉效果的一部电影版本。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芭蕾团体之一,成立时间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如今舞团凭借其独特的布农维尔风格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没有一个芭蕾舞团像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这样保留了从浪漫主义时期到十九世纪的如此多的经典剧目,并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演绎风格。《仙女》《拿波里》和《一个民间传说》不仅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史上的重要剧目,在国际舞台上也久演不衰。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在二十世纪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现代风格的舞团。从乔治·巴兰钦、丹麦编舞家哈拉尔德·兰德尔和F.弗林特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再到现代欧美编舞家约翰·纽梅尔、莫里斯·贝嘉和吉里·基里安,都在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留下了印记。许多上演的新作品出自阿列克谢·拉特曼斯基、魏因·麦克格雷格、亚历山大·埃克曼与克里斯托弗·威尔顿等正在崛起的冉冉新星。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