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中国古代美丽的传说故事改编而成,描写了古代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城读书,与同窗梁山伯结为兄弟,情谊深长。三年后,英台接父来信须立刻回家,山伯依依相送。路上,英台欲将终身许山伯,但为礼教束缚,不敢直言;只好借物抒情,暗示心态,无奈山伯憨厚,不解其意,英台只得托言家有九妹,嘱其及早邀媒下聘。 英台回家后,其父祝公远强以门当户对为由,将女许配为太守之子马文才。 山伯应约来祝家,先喜悉九妹就是英台,又悲闻英台已许马家。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山伯回家,卧病不起,终于抱恨死去。 英台闻耗,身穿孝服到山伯坟前祭奠。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坟墓裂绽,英台也乘势跃入墓中。霎时雨止天晴,一双蝴蝶从墓中飞出,翩翩而舞。
梁山伯:董心心 祝英台:杨韵儿 祝公远:潘锡丹
演员/乐队/舞美:上海越剧院三团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董心心饰 梁山伯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工小生,承范(瑞娟)派,师承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章瑞虹,著名演员史济华、韩婷婷、王柔桑等。 主要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打金枝》《李娃传》《穆桂英挂帅·责夫》《花中君子》《何文秀·算命》《沙漠王子·算命》等。 曾获中央电视台2013《越女争锋》学生组十强,最佳扮相奖。2019年“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新蕾组)“金艺奖”。
杨韵儿饰 祝英台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工花旦,承傅(全香)派,师承著名演员陈颖,先后受教于著名演员胡佩娣、盛舒扬等。 主要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情探》《红楼梦》《李娃传·剔目》《玉簪记·偷诗定情·逼侄赴考》《末代皇后》《舞台姐妹》《赖婚记》《真假驸马·花园会》《珍珠塔·赠塔》《十二角色》《三口岔》《香入故·入宫》等。 曾获2013年中央电视台“越女争锋”学生组十强及最佳身段奖,2018年《上海星期广播会》“锦瑟年华”上海越剧新生代演员展演“人气之星”称号,2019年“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新蕾组)“佳艺奖”。
潘锡丹饰 祝公远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工老生,承张(桂凤)派,师承著名演员张国华、张承好、张秋萍、章海灵、金红、吴群、蔡燕、吴佳燕等。 主要剧目《红楼梦》《追鱼》《西厢记》《花中君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家》《李娃传》《打金枝》《北地王》《盘夫索夫》《碧玉簪》《何文秀》《双枪陆文龙·王佐说书》《劈山救母·二堂放子》《西园记·夜祭》原创越剧《仲夏夜之梦》《十二角色》《薛丁山哭灵》《秋胡与梅英》《小苏·花间辙》等。 曾获2013年中央电视台“越女争锋”学生组二十强,获十佳优秀银奖。2019年“越美中华”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新蕾组)“金艺奖”,202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金质越声奖、越声桂冠奖提名。
上海越剧院
上海越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首任院长袁雪芬。作为国内外闻名的戏曲团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中国越剧传承发展基地,多年来创编、移植、改编各类剧目450余出,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被公认为中国越剧“四大经典”。一大批优秀剧目如《舞台姐妹》《家》《梅陇镇》《被隔离的春天》《玉卿嫂》《赵氏孤儿》《虞美人》《秋色渐浓》《甄嬛》《双飞翼》《山海情深》等荣获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及优秀剧目奖、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等。 上海越剧院荟萃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当代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国家一级演员陈颖、华怡青、张咏梅、章海灵、许杰、孙智君、张承好、黄慧、金红、丁笑娃、徐标新、吴群、杨婷娜、应国英、齐春雷、邓华蔚、王柔桑、王清、盛舒扬、徐晓飞、斯钰林、樊婷婷,编剧徐进,导演吴琛、黄沙,作曲顾振遐,舞台美术设计苏石风等。先后30余人次获得中国文旅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最佳演员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中国金唱片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文学艺术奖、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 上海越剧院以大量的艺术实践、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人才和艺术作品,在全国的专业越剧院团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扶持,在进博会期间“中法元首双边活动”、WLA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国际舞台上多次亮相,不断展示越剧的别致风采。同时,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围绕“守正创新,越秀东方”一团一品发展计划,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作品,传播、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